乐陵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简约管理制度,真情关爱入手,以人为本、以德立校、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育社会需要的时代英才。

     -----育人理念

                             
厚德 · 博学 · 精技 · 创新

校园新闻

Campus news

   
   
    
/
/
2011年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策略
来源: | 作者:pmoa3cb2c | 发布时间: 2011-04-19 | 104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2010年中考试题评价与学生答卷况       

(一)2010年中考试题命题原则

思想品德考试命题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的精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观点教育和思想品德方向、主流价值标准引导;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并结合当地实际,在全面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基础上,创新题型设计,力求做到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高中阶段选拔合格的新生。命题坚持了以下几项原则。

1、主题性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基本观点、价值标准和学科知识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力求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命题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主题进行设计,要有利于社会生活主题的认识和解决,并把对基本观点、价值标准和知识的考核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综合的课程形态是思想品德课程构建方式,这种构建方式是以对社会公共生活本身的综合性的理解为基础的。命题要在一定的生活主题下,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的考查内容要求,进行一定的整合,体现思想品德课程考查的综合性。

2、突出基本观点、价值标准,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的教育,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命题涉及的内容要注重反映课程中的基本观点和价值标准,突出思想性,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的理解、认同、确信程度,以及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充分体现试题的正确价值导向。

3、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的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成长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活关切,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命题要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指导下,从离学生、离生活近的生活现象切入,创设情境,提出理解、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要求,增强考查的针对性和亲近感。

4、注重在情境问题的设置中考查学生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以一定的学科知识为支撑,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基本观点和价值标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命题要坚持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相统一,在考查学生对知识意义实际理解和把握的同时,注重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价值标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

5、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时代感

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与时俱进,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命题要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反映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坚持考查学生对党和国家重大时事政策的了解、理解情况。

这几项原则是相互联系、统一的,而不是各自孤立的。比如,不能因强调时代性,而忽略贴近生活;也不能因注重能力考查,而忽略试题的价值导向,等等。

(二)2010年中考试题特点

2010年中考试题,很好地贯彻了前面所讲的命题原则,在命题的思路和技巧等方面较往年有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性、针对性、时代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更加突出,试题结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1、充分发挥试题的品德教育功能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践行,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要求。试题设计力求创设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情境,从理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给予学生思想认识、责任意识和行为的正确引导,较好地发挥了品德教育功能。例如:情景分析题的第1小题,价值判断题的第4小题、第6小题,探究实践题的我践行

2、关注社会热点,时代特征鲜明

与当年的重大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命制试题是现阶段思想品德试题的一大趋势,也是衡量一套思想品德试题成败的关键所在。综观整个试卷,绝大多数试题能够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高度重视了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感动中国人物、人代会、玉树地震、校园安全、打黑除恶、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海世博会等热点问题在试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成为试题呈现的重要方式,成为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载体。

3、强化能力立意,鼓励学生创新,综合性较强

试题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突出能力立意,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主观题的部分试题以某一社会热点为载体,主要考查了知识的整合能力、知识储备的综合提取能力、分析解决情景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例如:情景分析题的第1小题所涉及的内容有七年级第十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第十七课以及八年级第十一课的内容,如果考生不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就很难把问题答好。再如探究实践题我分析”“我思考两问中,如果考生答题用语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性强或某一方面见解深刻,认识独特,有创造性,可加2—4分。

4、试题内容和选材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考查评价的需要,也是衡量思想品德试题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2010年德州市初中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试题较好地贯彻了三贴近的原则,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试题命制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切入,关注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的建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品德践行,提高完善自我的自觉性,从而使试题的针对性大大增强。例如:情景分析题的第12小题,探究实践题的我思考等。

5、关注思维过程,突出实践性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例如:第四大题的探究实践题。这道探究实践类试题,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呈现的。从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设置,展示了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环节,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课改要求。通过这种试题命制形式,要求学生必须在认真审读思考情景材料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经过理性分析,才能正确的回答问题。

    (三)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

1、总体情况

在第卷阅卷过程中,我们随机抽样300份试卷,各题的得分情况如下:   

  

1

2

3

4

5

6

7

总 分

  

6

6

3

3

3

3

10

34

最高分

6

5

3

3

3

3

9

26

最低分

0

0

1

0

0

0

0

5

平均分

2.67

2.16

2.11

1.79

2.2

1.18

3.91

15.95

及格率

27.5%

16%

76%

59%

86.5%

47.5%

25.5%

21.5%

优秀率

15%

1.5%

36%

20.5%

36.5%

2.5%

6.5%

0.00

2、各题答卷情况

卷,共三个大题,包括7个小题。

第二大题为情景分析题,包括12两个小题,每题6分,满分12分。第1小题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七年级的内容,也兼顾了八年级的内容,是一个知识整合题。七年级所考查的内容为:第十课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第十七课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八年级所考查的内容为第十一课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避免盲目从众。本题所给情景材料层次分明,观点明确,只要考生认真研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回归教材寻找观点支撑,就不难组织出完整的答案。但从考生答卷情况来看,得分不高,平均得分只有2.67分。失分的原因一是考生根本不看情境材料,不是根据对情境材料的分析来提炼观点,而是直接根据提出的问题作答。如有的考生答成:人生只有一次,只有好好把握人生,才能成功。我们应该远离网吧,远离网络游戏,文明上网,课余时间参加有益的活动,过好自己的中学生活,这样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和题目要求大相径庭。二是很多考生知识储备不足、整合能力差,知其一不知其二,表现在试卷上就是所答观点不全面。三是有些考生对情境材料研读不深不透,没有抓住有效信息,结果主题抓偏,造成答非所问。

第2小题所给情景材料为我市某中学为玉树地震灾区的藏族同学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所设问题为:为什么说玉树灾区的藏族同学是我们的亲兄弟、亲姐妹,他们的灾难牵动着我们的心?从所给情境和所创设的问题来看,主要是考查考生要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各民族亲如一家,只有各民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才能战胜这场灾难。由于很多考生没有很好地研读情境、分析情境,结果抓偏了主题,偏离了方向。如有的考生答: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也有的考生答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意义;还有的考生答民族区域制度的优越性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总之,在这一问题上考生答的是五花八门,真正切入主题的却寥寥无几,失分现象相当严重,平均得分只有2.16分。

第三大题为价值判断题,包括3--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此题要求,一是对题目中所包含的价值标准或行为选择进行判断;二是根据判断说明理由。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35小题得分较高,第6小题失分较多。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考生判断有误,尤其是第6小题,三分之一的考生出现了判断错误,造成了该题不得分;二是说理不充分,如第3小题,有的考生答成维护校园安全的意义,第4小题答成慈善事业的好处,第5小题答成打黑除恶的意义,第6小题答成国情与人才的关系等。由于观点不明确,说理不充分,各小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

第四大题为探究实践题,满分10分。此题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题所给情境材料是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涉及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和上海世博会。第一个层面中国在行动,所给情境材料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政府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立场、主张和举措,提出了中国2020年的减排目标,这个目标是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全人类负责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在我分析板块中让考生结合中国的立场、主张和举措,分析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考生只要认真细读情境材料加以分析,不难得出完整的答案。即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考生对所给情境材料没有完全弄懂的情况下就草草下笔,有效信息提取不出来,造成材料观点两张皮。如有考生答成:中国国际地位显著增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什么,有利于什么等等。考生答得内容不少,由于不合题目要求,几乎不得分。第二个层面是低碳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积极贯彻低碳世博的理念,将大量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世博会。从建筑设计到照明设施等都注重了节能减排,兑现了低碳世博的庄严承诺。在我思考板块中,要求考生结合情境材料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低碳世博会?如果考生根据所给情境材料结合教材中的观点加以认真思考的话,答案也是很容易组织的。一是要结合国情和世情即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气候变化形势,也就是要摆出观点;二是要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或者说意义。即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引导人们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等等。但由于考生审题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差,抓不住主题,组织答案时又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不是根据情境提取观点,而是想到哪说到哪,看似答得内容不少,却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得分不高。在我践行板块中只要考生能从倡导和践行两个层面来回答,就能得满分。从阅卷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这一点,故该问失分较少。

二、怎样搞好2011年中考备考

(一)关于中考说明的说明

(二)复习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以考纲为指针明确考试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构建知识体系,以单元为单位巩固基础知识,以热点为导向突出复习重点,以训练为手段提升解题能力,以卷面为抓手规范答题行为,立足课堂、精讲精练,努力提高复习效益。

1、科学制定计划

第一轮(开学至4月底):重在查漏补缺。理清、识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特别是易混易错易漏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考点重点热点,形成知识网络;典题引路,掌握规律思路方法,形成基本的答题技巧;运用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使基础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第二轮(5月初至5月底):重在提高综合素质。适当压缩选择题的训练,强化问答题的专项训练,特别是限时、定时、变式、拓展训练;加强时政教育和热点追踪,提高学生把握情景材料的能力;狠抓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整合归, 类,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总结归纳答题规律。

第三轮(6月初至中考前):重在强化应考能力。侧重知识的重新建构、立体建构、有效建构。主要是回归基础,强化应考训练。

2、深化教学研究

1)研究考纲考题。准确把握考纲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的水平要求和每个考点的内容要求,科学安排复习的内容和重点;认真领会中考试题的命题立意和设计思路,依据中考试题,对训练题进行恰当地取舍与组合,防止出现训练题过多、过泛、过深的问题;发挥中考试题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演练与讲评,让学生抓住做中考题的感觉。

2)追踪时政热点。准确把握一年来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走向以及具有山东、德州特色的具体做法,明确教学的方向;注意新观点、新提法、新政策、新措施与教材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度;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选取典型材料、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解决训练空泛的问题。

3)研究学情教法。通过课堂交流与训练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与难度;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障碍,采取恰当的方法对症下药,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解决教学主观随意的问题。

4)加强集体备课。特别是细化易混易错易漏点、考点重点热点、规律思路方法等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和细节的研究,保证学科组每一位教师的点拨、归纳、总结、提升都准确、到位,提高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解决学案统一但教师不同教学效果不一样的问题。

3、打造高效课堂

总的要求是处理好一对关系、避免两个误区、坚持三个原则。

1)处理好一对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2)避免两个误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必要的引导,要注意自学任务的明确安排,学习成果的正确评价,问题不足的及时矫正补偿;强调课堂高效,不是不要必要的过程与方法,要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在思考中生成知识,在过程中学会方法,在探究中形成能力。

3)坚持三个原则:抓课前准备、课后延伸,目的是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基本原则是课下能做的课上不做;编好用好学案,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基本原则是学生能做的放手让学生去做;上好两种课型,目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基本原则是学生做不到的教师要引导、督查到位。

复习课:注意易混易错易漏点、考点重点热点、规律思路方法的点拨、归纳、总结、提升。

讲评课:讲收获、思路、方法;评问题、教训、差距;练矫正补偿的、巩固强化的、变式拓展的题目。

4、加强方法指导

1)注重基础知识,准确识记理解。对于基础知识,一是要记准、记牢,特别是易混易错易漏的概念观点。二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归类,形成知识网络与体系,并明确每个观点包含的层次和要点。三是对于每一个概念和观点,既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弄清其适用范围,即有什么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材料与观点的结合点,完整、规范地将问题表述清楚。

2)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一是要强化审题意识,解决不看设问盲目作答的问题;二是要仔细审查设问中的限制性的关键词语,明确解答问题的前提,解决答非所问的问题;三是要善于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明确解答问题的范围,切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套用现成答案的问题。

3)总结答题规律,规范答题行为。一是要明确一些设问形式的答题要求,如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等。二是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做到有论有据,解决只谈观点不结合材料或只引用材料没有观点支持的问题。三是答案一定要条理分明、有总有分,避免不分层次、一句话说到底的现象。

4)重视时政教育,把握时代脉搏。重要的是以时政为载体培养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新材料的能力。及时学习和把握社会热点问题,一是要弄清热点问题的背景,即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是剖析热点的前提。二是要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联的基础知识点,这是剖析热点的理论支撑。三是要运用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是剖析热点的关键。

5、狠抓学生落实

切实抓好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对学生的背诵、学案、课堂笔记、课后训练要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矫正、有补偿,该记住的是否记准记全、该写的是否落实到纸面上、该改正的是否改正、该规范的是否按要求做到,解决只要求不落实的问题。

(三)热点问题

1、喜迎建党九十年  旗帜引领中国新航程

通过有关党的领导的方针、政策、措施,以及有关实例和数据,展示党的领导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热点:十七届五中全会、党的建设、党内民主、反腐倡廉以及红歌会、红色旅游、纪念建党90年活动等。

2十一五成就辉煌  科学发展谱写新篇

展示十一五期间科学发展取得成就,介绍十二五规划有关内容,选取与教材相关的材料。

3、关注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

物价、食品安全、医疗、低保、弱势群体、保障性住房等。

4、坚持节能减排  倡导低碳生活

坎昆会议、低碳世博、绿色亚运、德州太阳能、临沂电动车、科技减排等。

5、道德的力量  身边的感动

山东四德建设、郭明义、十大好人、感动中国人物、十大孝星、身边的榜样、志愿者精神等。                           

6、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促进科技创新

人才规划纲要、高铁、嫦娥二号、天河一号、全国和山东省最高科技奖、科技世博等。

7、关注校园安全  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校园安全、网络环境、反三俗、防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健康的心理素质、自控力耐挫力培养、未成年人知法守法护法等。

8、科学规划  促进教育改革发展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成就等。

9、坚持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

新的法律颁布实施、执法成果、打黑净风行动、依法治国方略等。

10、深圳特区设立30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成就、对外贸易发展、特区经济等。

11、增强民族团结  促进共同繁荣

    西部大开发十年工作会议、富民兴边十年、国家对西部的政策支持、西部发展状况等。

12、世博亚运展示风采  中国形象享誉世界

    中国综合国力、中国文化影响世界、世博亚运中的中国元素、孔子学院等。

13、加强两岸交流  促进祖国统一

两岸经贸合作协议签订、经济文化交流、直航、旅游等。

14、坚持和平发展  做负责任大国

    维和、外交访问、千年目标、世界责任、金融危机中的中国贡献、朝鲜半岛问题、钓鱼岛事件等。

15、两会共商国是  议决发展大计

突出两会热点。此届两会本身的特点、热点议题、重大决策、重要代表事迹等。

(四)参考资料

1、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2、教材(鲁人版)

3、思想品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山东人民出版社)

4、时政教育(济南出版社初中版)、河南时政报(鲁教版)、时政一本通(济南出版社)

三、写在最后的话

扎实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在生活中进行教学,在活动中进行教学,走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路子,是让学生赢得中考的根本。

根据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要求和思想品德命题的趋向,如将学生赢得中考的希望寄托在最后复习上,则认识上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有什么样的教学,学生就有什么样的能力。平时教学如果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将教材内容简单地做知识化处理,学生的能力发展得不到真正提高,也很难短时间内通过复习过关,很难适应中考要求。学生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平时教学做知识化处理,复习时才想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

中考命题的改革与新课程改革大体上是同步的、一致的。近年来的中****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大多数题目都是以情景材料为背景的试题,都是情境中的问题,需要对情景材料进行分析,在情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分析和把握问题信息,找出情景材料与教材基础知识的结合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要点。分析情景问题、解决情景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是靠平时的课堂教学来培养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情景问题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论与中****题的解答是一致的,可以说,每一个情景问题的解决就是一次中****题的演练。学生熟悉了情景问题探究的思路和方法也就等于掌握了中****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熟悉了套路、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能力,到中考时遇到情境中的问题时就会驾轻就熟、迎刃而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典型素材的选取、情景的设置、问题的引领,促进学生在解读信息、调动知识、阐述事物、论证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创新的思维,形成动态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中考的要求。